以橫排文字而言,控制水平方向空白通常必須用定位點 (tab)。不過 InDesign 還有一種所謂段末對齊用空格
(flush space
),功能和 LaTeX 的 \hfill 類似。
文字
-> 插入空白空格
-> 段末對齊用空格
對齊方式
一定要選強制齊行
才行 (forced justify)
常見的清單 (list) 有兩種:項目符號清單 (itemized list) 與編號清單 (numbered list)。將已存在的文字轉為項目符號清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視窗上方的段落面板,點選項目符號清單
。
InDesign 會自動產生一個項目符號清單,見下圖 (1)。同時原本的段落樣式 Body
現在被標記為 Body+
,表示此樣式內含 local text formatting。
觀察段落面板,下圖 (1) 表示目前項目符號清單向右縮排
6.35mm。而首行縮排
(也就是清單中的項目符號) -6.35mm, 表示清單中的 bullet point 會對齊文字框左邊線。
如果滑鼠右鍵點選 Body+
,選擇重新定義樣式
的話,此樣式就變成目前項目符號清單的樣式。
檢視一下目前這個項目符號清單的樣式:在 (2) 項目符號與編號
,(3) 清單類型
是項目符號
,(4) 內定符號字元是一個黑點 (bullet point),(5) 符號字元之後有一個定位點 (^t)。
定位點必須存在是因為首行縮排
只能移動 bullet point,而不縮排第一行文字本身 (上上圖的 Upla dolora cum ipis ...)。
檢視標號清單的樣式,清單類型
現在變成編號
,格式是 ^#^t,前者表示第一層清單的編號。
提昇文字排版品質最基本的觀念 (之一),就是善用樣式 (styles) 來控制你想達成的版面效果。
市面上介紹 word processing 的電腦出版品,尤其是台灣人寫的中文書,幾乎都在很後面的篇幅才介紹樣式。彷彿樣式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功能,難怪大部分人產出的 Word 文件充滿了 local text formatting。用台灣流行的話來說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所謂「缺乏完整配套措施」。舉例:當你要用粗體強調一兩個字,local text formatting 的作法是直接按 ctrl/command+b 把那兩個字變粗體;需要放大標題字體,直接在軟體控制面板 (control panel) 上選取大號字體。其他像是更改段落文字的行距 (leading),段落第一行縮排,清單 (bulleted/numbered list) 格式,都不用樣式來控制,而去直接更改目標文字。哪裡看不順眼,就直接把它改掉,至於文件其他地方還有沒有類似需要修改的對象,需不需要統一這些修正格式,文件給另一個人編修的時候別人容不容易接手,這些都不在考量範圍。
建議產生新文件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建立段落樣式。以下我們先示範如何建立內文的段落樣式,之後再簡單介紹一下建立標題 (heading) 的段落樣式。
首先確定段落樣式
的視窗是打開的。
在段落樣式
視窗,點選建立新樣式
。
給新樣式取個名字,不然內定名稱是段落樣式1
。左下方有一個預視
的選項,建議選取此選項。選了之後,你在段落樣式選項
中做的改變,可以即時在背後的文件中預視其效果。下一個樣式
內定值是[相同樣式]
,呼應本文每一段應該都用相同的樣式。除非你現在的段落樣式是標題,下一段理論上不會還是標題,而應該是本文,這時候下一個樣式就選本文段落樣式。
基本字元格式
讓你設定字體種類,大小等。例如字體系列
選 Minion Pro,字體樣式
選 Regular。如果你事先設定好複合字體的話,就在字體系列那裡設定,字體樣式就不必管。字體大小
一般學術寫作都設成 12 pt,有些中文字體字符比較大,也許可以設成 11 pt。行距
如果選自動
的話,InDesign 內定是 12pt 的 1.2 倍,就是 14.4 pt。左右括號表示是系統自行產生的設定,而不是使用者設定。
自動行距 (auto-leading) 採用 1.2 倍字體大小是一般所謂 single space 的行距。如果你要 double space,可以自己把你要的 leading 填入行距
選項。 字距微調
有很多學問,簡單來講內文以英文為主的話,選標準
或視覺
;內文以中文為主的話選日文等幅
。細節見此。其他設定可以不用管。
進階字元格式
一般來說都可以不必設定。講究一點的話,包含中英文的複合字體有時會在複合字體中故意把羅馬字母放大,以配合本來字面就略大的漢字。這時候你可以在水平縮放
或垂直縮放
這邊把複合字體再縮小回去。範例見此。如果此段落樣式是以中文為主的話,語言
設成中文:繁體
,否則設成英文
。不過目前我還沒發現語言這個設定的影響在哪裡。其他設定都可以暫不理會。
縮排與間距
選項,對齊方式
通常選靠左齊行
。表示此段落的左右兩邊都會對齊,而最後一行會對齊左邊。一般來說英文為主的段落,如果一行的寬度在 45 字母 (含標點和空格) 或以上的話,就可以安心的選靠左齊行。行寬很窄 (小於 45 字元) 的話,可能選靠左
比較合適。中文為主的段落其實差異比較小,不過一般情形下還是選靠左齊行。
如果此段落直接對齊頁面最左側,左邊縮排設為 0。如果段落向右縮排,此選項就設成正值,向左凸出去就設負值。首行縮排
要不要設定要看你如何區分連續的段落。以本文段落來說,有兩個慣例。第一是每一段的第一行都不縮排,這時候段與段之間就靠與後段間距
來區隔。以下圖來說,與後段間距設成本文的行距,表示段與段之間會比行與行之間多一個空白行。第二個慣例是每段的第一行縮排,而段與段之間就沒有額外的空白行。這時候你可以設定首行縮排
為正的數值。另外首行縮排為負值也有特殊意義,留待後面項目清單 (list) 那裡再介紹。
至於齊行
設定,通常對英文為主的文件比較重要。英文段落如果 left/right justified,InDesign 會調整字與字,字母與字母之間的空白來對齊左右兩邊。甚至還會把某行字母略微放大或縮小以求對齊。這些調整稱為視覺調整 (paragraph composing)。設定分別位於單字間距
,字母間距
,字符縮放比例
。自動行距
120% 就是上面提到的 single space 行距內定為 1.2 倍字體大小。我們可以暫時不必修改這些內定值。不過視覺調整
選項,中文為主的段落建議要選 Adobe CJK 段落視覺調整,
英文為主的話選 Adobe 段落視覺調整
。細節見此。
以中文為主的段落,可能還需要設定所謂日文排版設定
。細節見此。
段落樣式設定好,就可以回到文字框,確定選取目前要用的段落樣式,開始放心輸入文字。有時候我們想在某個段落文字中,以粗體或斜體強調某幾個文字。這時候就要利用字元樣式。
和段落樣式一樣,首先開啟字元樣式
視窗。
建立新的字元樣式。
假設我要建立一個斜體字的字元樣式。首先我把此樣式命名為 Italic,給定一個快速鍵,例如 Cmd+數字鍵盤 1 。快速鍵可以設也可不設,設定的話你只要按快速鍵就可以迅速把某幾個字改成現在這個字元樣式。
以斜體字為例,我們只需要在字體樣式
那裡,選 Italic 即可。字體系列
不必管,這樣的話此字元樣式才能對應到所有有斜體字樣式的字體。
所謂章節標題指的是下圖中 "Secion 1", "Subsection 1" 這類的標題。它們也是藉由段落樣式來控制,千萬不要自己用 local text formatting 設定,這樣日後就沒辦法自動建立目錄。
標題分兩種,一種是沒有編號的,例如下圖。另一種是有編號的,我們先介紹沒有編號的章節標題。
圖中 "Section 1" 和 "Section 2" 同屬第一層標題,"Subsection 1" 屬於第二層標題,分別對應於兩個段落樣式:Heading 1 和 Heading 2。
第一層標題的段落樣式,值得注意的是下一個樣式
設定為 Body
,因為標題之後應該接著本文,不太可能還是標題。
設定樣式名稱
,字體系列
和樣式
。
通常標題和前後文會留一定程度的空白行。由與前段間距
和與後段間距控制
。
第二層標題和第一層標題設定差不多。特別注意依據 Heading 1
表示 Heading 2 會繼承 Heading 1 的設定。這樣以後如果要更改標題字體,只需要更改 Heading 1 就夠了。
字體大小可以故意選小一點,本例選 13pt。
有編號的章節標題比較麻煩一點。本例是兩層章節標題。
編號設定位於段落樣式選項
-> 項目符號和編號
。 下圖 (3) 清單類型
選編號
,(4) 格式
我們先選最簡單的 1, 2, 3, 4, ...,(5) 編號
的 "^#" 是上一選項設定的格式
,"." 對應真實的句點,"^t" 是一個定位點 (tab),(6) 設定定位點離左邊界的距離。我們可以從最上方的標尺看出定位點目前設在 6mm 處。
第二層章節標題,差別在 (5) 層級
,選 2,(6) 編號
多一個 "^1",指的是上一層章節編號,(7) 定位點往右移到 9mm 處。